根據《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5年第15號)要求,各大跨境電商平臺從2025年10起向稅務機關報送賣家7月至9月的涉稅數據。隨著報送制度落地,部分賣家嘗試通過注冊香港公司等境外主體來規避國內稅收,但這種“換主體”操作正面臨嚴監管與高風險。稅務機關已明確禁止以下行為:一是違規轉換收入性質,如平臺為從業者批量辦理個體戶登記將個人勞務報酬轉為經營所得避稅,或中介教唆通過境...
根據《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5年第15號)要求,各大跨境電商平臺從2025年10起向稅務機關報送賣家7月至9月的涉稅數據。
隨著報送制度落地,部分賣家嘗試通過注冊香港公司等境外主體來規避國內稅收,但這種“換主體”操作正面臨嚴監管與高風險。稅務機關已明確禁止以下行為:
一是違規轉換收入性質,如平臺為從業者批量辦理個體戶登記將個人勞務報酬轉為經營所得避稅,或中介教唆通過境外注冊、分拆收入等方式逃稅;
二是境內經營者通過境外注冊轉換主體身份逃避納稅義務。
1、合規變更有明確政策依據:對于購買他人店鋪后因原店主失聯需變更主體的情況,店鋪季度內變更經營者的,平臺需同時報送變更前后雙方信息及對應時段收入。這意味著,只要完成合法的產權交割、簽訂規范的授權協議,明確稅務責任劃分,此類變更屬于政策允許的正常操作,但需留存完整憑證備查。
2、避稅變更踩中政策雷區:試圖通過香港等境外主體避稅的賣家,正觸發政策預警。亞馬遜等平臺按要求需核驗經營者身份真實性,境外主體需提供更完整的資質證明;對利用境外主體轉移收入的行為可追溯核查,如因缺乏審計報告、完稅證明等合規材料,極易被判定為故意避稅。
1、確保身份信息真實準確
確保在電商平臺上登記的身份信息,如姓名、公司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身份證號、聯系方式、銀行賬戶等真實、準確。
2、發票與報銷管理
若在國內接受服務,需向對應的公司索取相應票據。對于海外公司的發票,例如亞馬遜廣告、物流費用等,平臺會提供相應信息,企業可下載作為憑證,進行進項處理。
3、零申報不可濫用
零申報僅適用于確實沒有交易的情況。若實際有交易,即便收款通過個人賬戶,平臺也會將銷售數據報送稅務機關。如存在交易仍申報零或低于實際收入,將被判定為異常申報。
4、嚴格區分公司與個人資金
杜絕再用個人賬戶收取公司店鋪的貨款。要嚴格區分公司資金與個人資金,所有業務收入均通過對公賬戶結算。若通過第三方支付到個人,需將個人賬戶的資金轉入對公賬號,確保賬目平衡。畢竟平臺會把相關信息發送到稅務局。
5、完善內部管理流程
企業應梳理采購、物流、收款等全鏈路數據,確保票據與業務真實匹配,提高長期合規與競爭力。
跨境電商行業正在迎來更嚴格的稅務監管,政策是合規的底線,不是規避的障礙。守住政策紅線,主動合規經營,確保信息真實、收入申報正確,才能穩健發展。
業務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人員包括資深的專業領導層和擁有各相關專業資格的人員。
包括財富雜志全球500強至初創公司等不同規模的企業。
為財富雜志全球500強中50%的企業提供服務。
為于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上市的1400多間公司提供投資者和首次招股等服務。
為新加坡及馬來西亞600多間上市公司提供服務。
Vistra卓佳 | 瑞豐德永服務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