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戰略風險管理需改變激勵制度
目前,國內銀行大都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對戰略風險的管理。其主要表現在缺乏明確的戰略定位,盲目追求規模擴張,重規模輕效益、重速度輕質量,在發展模式、盈利模式、業務定位、客戶定位甚至區域定位等諸多方面都嚴重趨同,從而陷入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不能自拔。
風險是商業銀行經營的永恒主題。對商業銀行來說,風險不僅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且風險種類很多,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合規風險等。從主要風險來看,目前國內銀行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大都比較重視,尤其是對信用風險,基本都建立起了專業化的管理體制,擁有專業化的管理隊伍,積累了相對豐富的處置經驗。比較起來,國內銀行對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合規風險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更需要指出的是,國內銀行大都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風險,即戰略風險。
實際上,無論是信用風險、操作風險,還是流動性風險,都只是操作層面上的風險,國內銀行更需要關注的是戰略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不完全取決于銀行自身能力,受外部宏觀環境的影響很大。全球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市場一旦發生大的地震,再先進的銀行也難以獨善其身。而戰略風險則不同,更多地取決于銀行自身的管控能力。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曾經說過,對沒有戰略的企業來說,就像在險惡的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
諸多事實證明,如果企業對于未來沒有一個長期的明確的方向,或者指導方向錯誤,不管企業規模多大,地位多穩定,現有的情況有多么好,都難以避免被市場所淘汰的命運。戰略管理是一個企業成敗的關鍵,戰略風險和操作風險都可能給其帶來巨大的損失,但相比操作風險,更大的風險反映在由于綜合管理和駕馭能力不足而導致的價值導向錯誤所造成的戰略性、全局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