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財務軟件路在何方?
國內中小企業市場潛能巨大并持續升溫,什么才是符合我國企業信息化需求的財務軟件?國產財務軟件下一步該怎么走?
近幾年來,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核心的理念,已經成為企業界的共識。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財務和業務的整合已經使財務軟件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據計世資訊研究數據顯示,2006年第二季度中國財務軟件市場銷售額達10.89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13.9%,占據了國內管理軟件市場18%左右的銷售額。
而中小企業市場較高的增長率吸引了用友、金蝶、浪潮等在內的主力廠商進行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由于部分中小廠商如速達、任我行,以及部分外資廠商如Infor、IFS、QAD等加緊了對這個市場的爭奪,并通過提高自己的聲音提高市場影響力,這些對于一線廠商如用友、金蝶、SAP等形成了不小的競爭威脅,競爭格局出現振蕩。
挺進第五代:財稅協同
“國產財務軟件的發展可以說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縮影,從最初的基本核算、到融入財務管理概念、到支持決策、再到實現業務管理,中國的財務軟件已經走過了四個時代”,財政部會計司劉司長總結說。
上溯到20世紀 80年代,第一代“基本核算型”財務軟件誕生;隨著1995年財政部發布《會計電算化專業培訓管理辦法》之后,第二代“局部管理型”財務軟件應運而生;20世紀末,民營經濟逐漸嶄露頭角,第三代“決策分析型”財務軟件迅速登上舞臺;2002年開始,我國加入WTO使國內外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與國際化的財務軟件管理模式進行接軌成為大勢所趨,第四代“業務整合型”財務軟件逐漸成為主流。
“經歷20多年的會計電算化嘗試、推廣和普及的應用歷程,在前四代財務軟件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現今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張瑞君教授認為,國產財務軟件的發展不應該僅限于目前的成就。
大型企業的財務軟件應該定制性服務自然不必再說了,擁有市場最大份額的中小企業群體,目前已經成為業界專家和國內外軟件廠商研究的重點。據研究發現,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企業信息化的實際需求依然是財務軟件發展和推廣的導向,實用成為產品成功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