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的資金管理
1, 從新審視交易對手風險
這里的交易對手包括銀行和公司的業務伙伴。
金融風暴的影響力之大,都能讓銀行破產,企業當然要小心,別把自己的血汗放在不安全的籃子里,如果交易對手銀行也有類似冰島的landsbank這樣的機構而預先不有所知的話,那將給企業帶來的會是滅頂之災。在中國境內,筆者得知境內很多外資銀行因為要拯救母公司匯回利潤,同時又因為前些年存貸比拉得太高,現階段急需境內融資以解決流動性問題,而境內銀行因考慮到風險因素謹慎拆借導致外資銀行頭寸短缺,如果企業的合作銀行只是外資銀行的話,可能即使有額度也放不出款,就像2007年底發生的銀監會窗口指導產生的效果一樣。于是以前完全依賴外資銀行的機構現金流就產生了相當大的問題,而現在再去修補和中資銀行的關系卻總有臨時抱佛腳的味道,而且這個“佛腳”還不是那么好抱的。
交易對手風險其實也應該重視起來。有些核心的大企業基本現金流還是正常,銀行額度也還夠充足,但是他們的上下游的中小廠家卻未見得。隨著國內大量的成規模的中小型制造型企業的倒閉,核心大企業的零配件,原材料或者某些大超市某些產品的穩定供應商出現生產問題,均會發生一系列連鎖性的問題并同時對核心企業本身產生巨大影響,所以一方面需要盡可能的去了解供應鏈上關鍵機構的生存狀況,并適時給與幫助,同時未雨綢繆,總是為公司想好Plan B,也是資金管理人應該干的事情。
2, 重新制定資金管理戰略
這個和上個交易對手風險有密切的相關。
企業需要重新審定合作銀行,并對和他們發生的業務金額額度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時原先資金管理重要的內容例如盡量壓縮財務成本這條可能要重新審視。例如通用電氣,在危機發生之初就有敏感的意識并提早發行大量公司債券,幫助公司提早實現財務的靈活度;通用汽車雖然債券已經早就進入了垃圾級別,但是在危機之初他們也已經把在各個銀行的額度提取干凈,寧可承受相對高的財務成本,也要保證公司現金流的充足和穩定。過冬的心態促使企業對于資金管理產生了與在經濟繁榮時期完全不一樣的戰略。雖然中國并不是本次金融漩渦的中心,但是中國的資金管理人也一樣需要根據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為自己公司的戰略安全保駕護航。比如充分考慮再融資風險,減少以前經常性的短貸長用的方法,同時要廣開財路,寧可資金管理人麻煩一點也要根據業務的需要多找一兩家合作銀行以做備用。有資深的資金管理人在去年宏觀調控之前就用承諾費的方式固定了銀行的借貸利率水平和信貸額度,雖然花費了一定的承諾費用,但在之后的調控緊急期大多數機構都有額度貸不到錢的狀況下,他們公司就可以安安心心的按照承諾合同規定的額度和利率進行融資安排。
3, 謹慎制定風險戰略
近期報出國航在石油期貨上的虧損和香港中信泰富在衍生品交易上的失誤造成的巨額虧損。其中均有時機把握和工具選擇上的失誤之處。失誤點我們會另外行文仔細分析。但可以想見的是在選取金融工具的時候一定要再三考慮各種極端狀況。今年早先歐洲銀行主導中資銀行大賣的CMS產品的大面積虧損,就在于歐元區長短期利率的倒掛現象。這樣的極端狀況幾十年不見而一旦顯現就會讓實際金融工具的使用者遭受巨大損失。
各種理財工具在背后都有各自的風險結構構成。而董事會必須清楚這背后的風險意味著什么而且承受的起。銀行畢竟有自己賺錢的立場,而企業資金管理人的職責應該是分析清楚這些工具的結構同時告知董事會并提出自己的專業意見。必須高度警惕風險,盡可能的用常理去理解問題,遠離那些錯綜復雜的交易程式,類似香港最近出事的的雷曼迷你債券,任憑銷售人員吹得天花亂墜,最后還是投資者自己為損失埋單。從來都不睬納復雜理財工具的Nike這次就可以笑得很大聲,因為他們的錢從來都是非常老實的呆在銀行里吃利息,最多做點結構性存款。雖然在經濟繁榮時期看起來司庫并沒有為企業賺取足夠的利潤,但是在經濟風暴的今天他們完全可以笑看那些卷在各種債券風波中的企業資金管理人。
4, 密切關注全球金融動向并為決策者提供戰略決策參考。
大動蕩的時期也是意味著大機會的時期,很多準備充分的機構已經出手或準備出手在這次動蕩中抄底突擊。怎么抄底?花多大代價?整合怎樣的資源?現金流的支持狀況?可行嗎?的成本比銀行融資怎樣?什么樣的利息?長的短的?司庫們其實有大堆的事情可以做,千萬不要被邊緣化,也不要整日埋頭在瑣碎的銀行公文和財務數據的收集整理報告中。看看我們的資金管理網,參與一下資金管理者沙龍的活動,和同業交流交流心得體會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不僅是對自身見聞的擴充,更是可以一直搭著這個行業最前沿的脈搏。
